1月8日,记者从重钢集团了解到,其所属多家高新技术型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深度项目合作,助力国家级重点项目技术攻关,取得阶段性成果。其中,重钢西昌矿业有限公司与江西理工大学携手开展的纳米陶瓷球应用研究项目,于2024年12月顺利完成工业应用,下一步拟进行推广应用。
▲纳米陶瓷球初装球状态。受访人供图
据介绍,重钢西昌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昌矿”)是被纳入国家铁矿石“基石计划”的重点企业。“基石计划”是2022年由中钢协与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共同推动的一项计划,旨在用2-3个“五年计划”时间,改变我国铁资源来源构成,从根本上解决钢铁产业链资源短板问题。
西昌矿绿色原料首席研究员江新飞介绍,2024年7月,他们携手江西理工大学针对钒钛磁铁矿二段卧式磨机,深入开展纳米陶瓷球的应用基础研究,成功验证了其在此类磨机中的可行性与适用性,10月开始组织实施工业化应用实践。
展开剩余63%为什么要开展此项应用研究?江新飞进一步解释,对于金属矿山企业来说,磨矿工艺的核心目标,在于最大化地分离矿石中的有用矿物与脉石矿物,从而产出粒度满足后续选矿流程需求的物料。
▲磨矿工序。受访人供图
目前,以钢球作为研磨介质的磨矿工艺应用最为广泛,是一个高耗电、高耗材的作业过程。纳米陶瓷球则是新一代研磨介质的代表,它具有轻质、高硬度、卓越的耐腐蚀性和耐磨损性等优势,实践结果显示,能耗节约率高达约28%,介质消耗量降低约33.33%,功率从2500kw降低至1800kw。纳米陶瓷球的应用,不仅能显著降低金属矿山企业的运营成本,提升资源利用效率,还能为国家“双碳”目标提供有力支持,在金属矿山磨矿领域具备广泛应用的基础。
包括纳米陶瓷球的工业应用在内,西昌矿根据生产实际与江西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所开展的项目合作共有30余项。此外,他们还与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开展微细粒级钛铁矿产业化研究与应用项目,使钛资源综合利用率大幅提升,该项目已完成设计和备案及招标工作,有望在2025年内开工建设。
不仅是西昌矿,重钢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其所属多家企业携手科研院校,为参与开展前沿创新探索突破提供了路径。比如,重钢集团设计院公司与重庆大学冶金学院钒钛研究团队联手,组建钒钛特色资源绿色冶金及新材料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助力国家钒钛资源的深度开发与利用。又如,重钢集团宝特航研公司与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重庆理工大学共同申报2024年GFKJ创新发展联合基金,获得国家立项支持,其与北京科技大学合作开展的航空精密细管项目,也获国家机械工业协会科技进步奖。
